为便于应试者充分了解2025年“三支一扶”招募笔试,特制定本大纲。
一、笔试形式
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作答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作答要求
应试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应试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2B铅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客观题;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作答主观题。不按要求作答的,一律无效。
三、笔试内容
主要测查与“三支一扶”岗位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综合知识、判断推理、图表分析、言语理解、分析与写作等内容。
综合知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历史、社会、科技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能力,涉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资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归纳等。
图表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统计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根据考试目标,所提供的统计资料可能为统计图、表或图表与文字结合等形式。
言语理解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分析与写作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题型介绍
第一部分:综合知识
例题1.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农民们谈起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境界更高的愿望就是将来上山干活挑着金扁担。习总书记说,“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 )。”
A.农业现代化 B.农业产业化
C.电子商务 D.智慧农业
(本题答案是A)
例题2. “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 )治水中发生的故事。
A.尧 B.舜 C.禹 D.桀
(本题答案是C)
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类比推理。通常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词组),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词组)。
例题1. 《西游记》:吴承恩
A.《三国演义》:司马懿 B. 曹雪芹:《红楼梦》
C.《警世通言》:罗贯中 D.《聊斋志异》:蒲松龄
(本题答案是D)
第二种题型:逻辑判断。试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2. 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大一些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一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差别并不大。这意味着( )。
A.不合脚的鞋子不能在冬天穿
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C.不合身的衣物有时仍然有使用价值
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本题答案是C)
第三部分:图表分析
应试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下面是某日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1.在这一天,温差最小的是哪个城市?( )
A.成都 B.天津 C.大同 D.哈尔滨
2.汕头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低温度高多少? ( )
A.19℃ B.18℃ C.14℃ D.9℃
3.六个城市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为( )。
A.25℃ B.26℃ C.28℃ D.30℃
(答案依次是DAC)
第四部分:言语理解
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从所给的四个词(词组)中选出一项填入句中括号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最准确。
例题1. 文化的本性在于创造,其使命与一切墨守成规、刻板一致、千篇一律都是不相容的,创造性必然导致多样性,在文化领域,只有( )才会使文化丰富多彩和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而统一性必然窒息文化。
填入划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B.鹤立鸡群
C.独具一格 D.别出心裁
(本题答案是A)
第二种题型:文稿校对。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或段落的理解以及字、词、句等基本语言常识,审核文字材料是否正确。
例题2. 下列短文包含2个标有题号的部分;每个部分画线标注A、B、C、D共4个选项,其中一项可能含有错别字、使用不当的词语、文字缺漏或冗余、语序不当、内容与前后文矛盾等错误。请仔细阅读,选出存在错误的选项。
1. 放眼全国,以“低价游”为名的购物陷阱屡见不鲜、屡禁不止(A)。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逐渐成为违规低价团“重灾区”。远低于市场价的“低价”二字,可谓精准击中了某些老年人的心理(B)。虽然有风险,但报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团,即使子女愿意出钱,他们也舍不得。在旅途中,有导游和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维权意识弱等特点,通过道德绑架、精准营销、情感操控等话术不断诱导消费(C),多数人在“包厢式销售”“饥饿营销”的群体氛围中不自觉泄下防备(D),钻进环环相扣的套路中。
2. 熟人环境下的团体出行(A),则让“低价游”有了“社交属性”“情绪价值”(B)。一些老年人参团不仅为看风景,更为“找个人说说话”。当子女忙于工作、自己社交圈又日渐萎缩(C),低价团营造的“集体温暖”便乘虚而入。另外,一些旅游机构设置限游年龄,普惠性老年旅游产品相对短缺,“低价游”成了无奈之选。由于需求旺盛与供给错位之间的矛盾,为一些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D)。
(答案依次是DD)
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段短文,要求应试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3. 当前,信息技术、视听手段的空前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这是发明蒸汽机和电力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进步。不少人认为,电视、电脑提供的画面与音响,已足够提供人类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超过了文字的功能。于是他们片面地认为,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传统文字的价值依然存在,并不会被图像信息完全替代
B.对于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来源,很多人存在错误的看法
C.影像所提供的信息含量并不比文字负载的信息少
D.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在当前社会是非常重大的
(本题答案是A)
例题4. 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题后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这项技术是一个有可能导致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它主要研究怎么能使计算机来做原来只有人工才能做的具有智能性质的工作。智能,就是指人在脑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有关人工智能研究,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探索途径来实现对人脑智能的模拟:一是通过仿生学手段,从结构上进行模拟,以达到功能模拟。目前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确定人类的思维模式”,即弄清大脑中的1000多亿个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另一个是直接通过启发式程序模拟人脑能力。目前,在制造某些专业化机器时,这一研究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如能识别邮政编码的机器,能读取支票信息的机器。不久前,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在这一领域科学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也有科学家在设想把机器人与一部百科全书相连,这样它就“懂得”了许多事情,一个机器人就可完成多项工作。
人工智能仍有它的局限性。首先是在学习方面。对一个人来说,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要让机器也这样做就相当困难了。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再能够解释周围世界的时候,他就会去学习、改变它,他也因此而成熟起来。这一神秘的变化对于没有创造力的计算机来说,实在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另外还有感觉及观察方面。人可以感觉到空气的不新鲜而主动打开窗户换一下新鲜空气。机器人能否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对周围环境做出判断,这是一个难题。不过,有关的程序仍在不断取得进展。在向机器说明人类是如何理解事物这方面,人们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一些革命性的软件不断问世。例如,美国人道格拉斯·莱纳特设计的“EURISKO”软件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软件能够按照自然淘汰的法则自己修改所贮存的内容和规则。
1.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是( )。
A.人脑功能 B.人工智能
C.计算机 D.程序设计
2.对智能的含义解释恰当而全面的是( )。
A.记忆能力 B.观察能力
C.逻辑思维能力 D.人脑的活动能力
3.下列判断,与文意最符合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就是要求机器人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
B.人工智能就是对人脑结构的模仿
C.人工智能就是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使计算机做具有智能性质的工作
D.人工智能研究需要解决硬件问题
(答案依次是BDC)
第五部分:分析与写作
分析题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写作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指定的目的进行写作,如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或进行通知、通报、请示、函、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倡议书等文稿的撰写。